法门寺

法门寺,是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,素有“关中塔庙始祖”之称。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,东距西安市110公里,西距宝鸡市90公里,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

法门寺,始建于东汉(25年—220年),距今约1700多年。据佛教经典记载,相传古天竺(印度)国阿育王为弘扬佛法,分葬佛祖真身舍利,在世界各地修建了84000个塔,其中在中国有19塔,法门寺便是其中之一。因塔下埋葬着珍贵的“佛指舍利”,“因塔置寺,寺因塔著”,法门寺从此香火不断,名扬四海,成为著名的佛教寺院。唐代有8个帝王曾多次迎取佛骨到宫供养,并赐赏大批珍宝藏于地宫中。

1986年,考古人员在清理倒塌的宝塔基地时,发现了唐代修建的塔地宫。地宫长21.4米,面积31.48平方米,包括踏步漫道、平台、隧道、前室、中室、后室6部分。地宫珍藏了大量的唐代文物,一类是佛指舍利(1枚灵骨,3枚影骨);另一类是迎送舍利而奉献的金银宝器、珠玉、琉璃器、陶瓷及丝织衣物等各类珍贵文物约900件,长1.96米的迎真身金银花四面双轮12环大锡杖,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、体型最大、等级最高、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。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,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、绝无仅有的玳瑁币。还有真丝袈裟、武则天绣裙等稀世珍宝重现在人们的面前。法门寺地宫真身舍利等国宝出土,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又一考古重大发现,是中外佛教界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。

法门寺历史上曾多次被毁,多次重修。修复后的法门寺,以完全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法门镇。巍峨的宝塔,保持了明代砖塔的古老特色,成为法门寺的标志和象征。重建的大殿金碧辉煌,殿塔相映,是整个寺院建筑艺术匠心的生动体现。新建的法堂、方丈室、厢房的寮房、客堂与院内的青松翠柏和芬芳的花草,形成“禅房花木深”的境界。法门寺因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历史氛围吸引着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。

2006年5月25日,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